• WAP手机版
乡村其他

云南省八大美丽乡村

时间:2023-06-13   作者:中国乡村行   来源:中国乡村行   阅读:242   评论:0
内容摘要:云南省地势呈西北高、东南低,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,为山地高原地形,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.64%,地跨长江、珠江、元江、澜沧江、怒江、大盈江6大水系。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,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。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,素有“动植物王国”之称,被誉为“有......

云南省八大美丽乡村

云南省地势呈西北高、东南低,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,为山地高原地形,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.64%,地跨长江、珠江、元江、澜沧江、怒江、大盈江6大水系。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,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。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,素有“动植物王国”之称,被誉为“有色金属王国”,历史文化悠久,自然风光绚丽,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。
1.三家村: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,三家村村历经数百年历史,文化底蕴深厚。汉族和佤族的长期杂居交流,形成和谐而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。生态和谐,绿水青山,尤以中寨管辖的大箐水源古树林为最盛。青龙白龙、碧玉守护、仙人下榻的传说,美丽动人。展思路及发展产业:管好甘蔗1000亩、核桃1210亩;发展红花油茶2010亩;大力发展养殖业、生猪3300头、牛310头,预计发展蔬菜100亩。 
2.曼听村: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曼听村,该村是勐巴拉纳西王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汇聚了整个勐罕镇傣族历史、人文、文化精髓。村内有一个具有傣族风情的4A级国家旅游景点——傣族园,园内有1300多年历史的傣族文化遗产——曼春满缅寺、佛塔和古老传统“杆栏式”傣家竹楼,天天泼水活动和歌舞表演节目等体现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气氛,园旁有水域面积100多公顷的龙得湖和五星级“菩提岛”旅游度假区,素有“不到橄榄坝,白到西双版纳,不到傣族园,白到橄榄坝”的美誉,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,是旅游、度假、休闲的圣地。
3.海东村: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海东村,主要种植苹果、梨、桃子等经济林果; 其他面积230.00亩。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,主要销售往本县。2011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67.00万元, 该村正在发展林果业特色产业,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。
4.普者黑村: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,是文山州最大的一个自然村,位于普者黑景区内,主要居住着汉、彝等民族,这里的彝族是丘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。普者黑景区名称便是来源于这村名,普者黑为彝语发音,意为盛满鱼虾的池塘。村寨内独特的峰群、湖群、洞群、荷花群等自然景观与古老质朴的民族服饰、歌舞、语言、民居、饮食等民族风情相互融为一体,被命名为“全国旅游特色村”。
5.光明村: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,光明村是漾濞县的核桃主产区,有“万亩核桃生态园”之称。主产玉米、核桃等作物,2008年全村粮食产量达55.5万公斤以上。近年来,光明村把核桃种植列入发展增收产业,经济效益十分明显,建设核桃生态园区条件优越。
6.启别村: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,高寒干旱山高谷深,自然条件差,一些深度贫困地区,发展一产二产都很困难,唯有依托风光独特的大自然,发展旅游业,才能踏上脱贫致富之路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,就是一个典型。启别村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列,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。
7.城子村: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,城子村先是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区,之后大批汉族群众迁入,便形成了彝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。城子村土掌房的特征,其实真正与众不同处,是它在内外结合中体现出来的风格。比如,土掌房这一事物本来是彝族民间建筑,外观上是纯粹的彝族,但是,内部结构和装饰却又有很浓的汉族味,我们曾在一座名叫“将军第”村规模最大的房屋的院子里,看到汉族典型的结构:八角飞檐、四合院,并且雕龙画凤。
8.大寨村: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,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叶、水果,主要销售往县内。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73万元,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9%。该村2016年正在发展茶特色产业,计划大力发展茶、水果产业。
文章排序是按照信息量来排序并不是等级排序,没有排名比例!
(文章内容以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)

标签:云南省  普者黑  傣族  城子村  发展  
相关评论
主办单位:中国乡村行 运行维护单位:中国乡村行 版权所有:中国乡村行 中国乡村行QQ:1581746470
       皖ICP备2023017023号